11月29日,埃森哲最新研究指出,在调整供应和生产布局之余,中国企业亟需努力提高数字化成熟度,投资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挤压式颠覆的考验。
埃森哲《打造韧性企业,开创增长新局》报告指出,区域化采购和生产对于增强抗冲击能力十分重要,但并不足以建立持久韧性。更成熟的数字化能力有助企业部署更为灵活的供应网络和自主生产,还可促进动态化、可持续的产品开发,支持一线团队做出分散化的实时决策。
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在韧性能力建设上展现出较为积极的投资意愿。受访中国企业计划将营业收入的6%投资于供应和生产设施的数字化、自动化和迁移改造,高于全球均值4.5%。
埃森哲大中华区工业X事业部总裁余鸿彪表示:"韧性已成为企业稳经营、保增长的关键能力,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意愿更为积极。企业需要持续推动工程、供应、生产和运营全流程的数字化,充分运用数字孪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和解决方案,借助数据开展实时决策和行动,进一步释放投资价值,更迅速地应对波动和变化。"
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事业部董事总经理、供应链与运营业务主管潘峥说道:"许多企业在应对冲击时往往采取短期策略,以期在制造和供应网络中降本增效、按时履约。如今,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审视和重塑这些网络,在优化供应布局的同时,避免形成孤岛或新的瓶颈,并应用数据和人工智能使其更加透明和灵活,打造持久的韧性。"
近年来,极端天气、技术突破及材料短缺等多重因素不断考验着企业韧性。2021和2022年,由于在工程、供应、生产或运营等方面受到冲击,全球范围内企业每年错失的收入增长机遇高达1.6万亿美元。同时,高韧性企业更好地把握了转型契机,获得了更高的营收增长和竞争优势。
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建立持久韧性任重道远。在本年度研究中,埃森哲开发了一套模型来衡量企业在工程、供应、生产和运营等领域的韧性。当前,中国受访企业平均得分为37(评分范围0-100),低于全球水平(56)。
中国企业亟需提升数字化成熟度,打造持久韧性。来源:埃森哲研究
报告建议中国企业聚焦四项举措,提高企业韧性,夯实核心竞争力:
建立韧性的供应和生产布局: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速,全球企业推进区域化供应和生产,中国企业必须结合市场目标,前瞻性和体系性地规划本土及全球的供应链和生产布局。增强可见性、可预测性和业务连续性:企业应当重点增强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的可见性,实时跟踪运营并展开协作,从而在受冲击期间更迅捷地做出决策和响应。虽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中国企业对冲击事件有预警能力,但大部分企业仍然需要至少一周时间才能完全了解冲击造成的影响,并需要两到三个月才能从影响中恢复。在设计初始即嵌入韧性:企业在早期开发阶段就应当建立起韧性能力,可以使企业在第一时间打造恰当的产品、流程和工作方式,在产品设计阶段一体化地考虑供应链和生产支持。例如,作为实体生产设施的数字副本,数字孪生系统可以深入每一条装配线和每一台机器,支持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前瞻性地识别和排除原型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在生产开始之前迭代完善设计。少数中国企业已开始全面部署数字孪生系统,未来几年,数字孪生技术的场景应用和落地将成为企业能力差异化的关键。多技能员工团队和全新工作方式:企业必须提高员工在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广泛运用预测型工具和可视化工具,支持业务一线借助数据做出决策。半数中国受访企业表示,希望未来三年建成一支具备多元技能、精通数字技术的员工队伍。